第(3/3)页 孙传庭想了想,也不惧怕:「定远侯请问。」 王宏宇表情忽然严肃了一些:「我大明嘉峪关外便不是治下,北边出了大同就有许多蒙古部落,还有河套肥美却两次收复两次丢失。如今为何不收复嘉峪关外、肥美河套与近在迟尺的坝上草原?」 这...... 孙传庭陷入深思。 他是山西代州人。 对边疆情况比较熟悉,深知出了太行山,外面不是什么肥美草原,而是一大片沙漠草地交替的环境。 蒙古人每年迁徙游牧,是因为一个地方的草场很快就会吃光, 「大明出了关就没吃的,必须从后方运输。这个补给线很脆弱,容易遭到威胁,就算是河套看起来丰美,也不能像关内一样每年耕种,否则就会很快荒漠化。」 孙传庭就回答的出来,也很重视后勤补给。 洪承畴就不行,本土对付流窜的农民军当然厉害了,可是出关的生活、作战经验,以及见闻就太少了。毕竟他是南方福建出身,确实对北方出关以后的情况不了解。 王宏宇对孙传庭的分析比较满意。 北方的后勤补给太关键了,在南方就可以就地耕种,就地从农村征集相当多的食物。 小冰河时期的关外......种地真是太难了。 孙传庭说道:「当年汉武帝,本朝成化帝,都收复河套却站不住脚,就是因为留的人多了就没吃的,留的少了又被敌人占据优势。」 「我觉得你应该能想到一些应对办法吧?不是靠后方运输,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。」 孙传庭听了以后认真思考,这个问题他还真想过。 「两个办法。」 「但讲无妨。」 孙传庭很有信心地说道:「第一,在环境险恶地区,一定要贯彻精兵战术。如我中原粮食充足地区,用兵自然是多多益善。 但是环境险恶、补给短缺的地方,就要用精兵疾驰,切忌多而迟缓。」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