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霍勒斯太太的投资款已经到账,廖静文没有扩建味鲜食品厂,也没有增加生产线,而是按照企划书的承诺,开始找传播媒体做广告。 最贵的国家总台直接被廖静文列入不考虑行列。 人民日报的广告费是京城晚报的3倍,廖静文对比之下选择了京城晚报。 京城电视台的广告费是京城广播电台的6倍,廖静文更不舍得了。 廖静文先谈了京城广播电台的广告,她觉得,现在还是听收音机的多,毕竟电视不是每家都能买得起的。 广告费花出去之后,廖静文就开始期待广告效果。 广告是一种变相洗脑行为,消费习惯要慢慢的培养。 廖静文等了一个星期,才有经销商反馈消息,说销量有一点点上涨。 廖静文感到高兴和欣慰,这说明她的决策是对的。 这个高兴也就坚持了一天,第二天,鸿福食品厂的鸿福大礼包上市了。 火红色的喜气包装加上硕大的“开袋有礼”字样,抢走了味鲜食品厂接近30%的销量! 廖静文直接懵住。 离过年还有接近两个月呢,你们的动作也太快了吧! 廖静文当下拍板,也要推出开袋有奖的活动。 廖静文为了和鸿福食品厂打擂台,决定把所有奖项都设为现金奖项。 一等奖奖励100元,共10名。 二等奖50元,共100名。 三等奖10元,共300名。 四等奖1元,共2000名。 “谢谢品尝”的份额对外公布为5000份,实际投入10000份。 跟鸿福食品厂不同的是,廖静文不想让消费者到味鲜食品厂领奖。 味鲜食品厂的规模实在太小了,并且,看见味鲜食品厂就能看见鸿福食品厂,对比太强烈,廖静文受不了这个伤害。 味鲜食品厂的所有奖项全部凭奖券在经销商处兑换,经销商再凭奖券找味鲜食品厂报销。 廖静文奖项设的高,为了赚钱,糊弄消费者也是下了功夫,她不照抄鸿福大礼包,改叫送福礼盒。 送福礼盒里一共50袋豆干,售价3块9一份,比鸿福大礼包便宜1块1毛钱。 包装上,廖静文也废了心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