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徐俭:“马超断粮后返回去怎么办?” 诸葛亮:“去卑将军这个计策很好。出疏勒境国之前不用考虑,他们也不用带多少干粮,疏勒国境距离龟兹境约3000里,还有一个半月的路程,前半段给他们留下一些粮食,一个月后后就不能让他们找到粮食了。 他们的干粮能维持七到十天,也就是还有5天到8天的路程就断粮了。如果一直急行军的话就会让战马疲敝,可能是隔天急行军一天,这样时间就不好估算了。 况且他们还有一小半大宛马,如果分成前后两队的话只能设伏先歼灭前队。所以必须有探马传递消息,随时调整留下粮食的路段,与埋伏地点。等断粮后就无法返回去了,只能继续前进。” 苏则:“有个关键问题,就是在围歼龟兹国骑兵前必须封锁西南去路,防止龟兹国派人传递消息。至于如何封锁消息,如何围歼龟兹国骑兵,还需仔细安排。” 童远下令道:“一系列计划与安排,众将领与副将全部参与。” “诺!” 会议结束后,童远专门找到诸葛亮,与他商议后勤问题。 他有一个想法,就是让诸葛亮提前搞出木牛流马,或者发明出适合于沙地的运输工具。 毕竟从河西到西域西侧,相当于从长安到幽州的距离,不打仗行军也要近3个月,这样运输物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。 经过初步计算,三个民夫全力运送物资供给一个兵,单程只够30天,如果返程则只够半个月。 单程3个月,就需要9个民夫给一个兵运粮,自己战兵就接近3万,假设医疗后勤兵马不做别的事,全部运送补给,那还有超过20万的人力缺口。 关键这还是单程,到了尽头就没吃的饿死了,除非当地出现足够数万人饮食和往返的物资。 如果畜力充足,人力的缺口相对降低一些,但牲畜也要吃喝,还会有损耗,所以也是存在巨大缺口。 第(2/3)页